站点介绍
青岛国信篮球馆内灯火通明,观众席上隐约传来焦灼的私语,场上,一位身高2米16的年轻中锋正死死盯着对手的移动,汗珠从额角滑落,杨瀚森,这位年仅18岁的新星,刚刚完成一记干净利落的封盖,随即迅速切入前场,接队友传球完成双手暴扣,全场瞬间沸腾,但他只是低头快速回防,脸上看不到丝毫笑容。
“杨瀚森身上的压力确实很大,”赛后,青岛男篮主帅刘维伟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,“但他从未逃避。”
2023年U19男篮世界杯,杨瀚森以场均12.6分、10.4篮板、4.7次助攻和5次封盖的全面数据震惊篮坛,入选赛事最佳阵容,一夜之间,这个来自山东淄博的少年成为中国篮球最受瞩目的新星,NBA选秀专家乔纳森·吉沃尼将其评为2024年选秀大会潜在候选人,国内媒体更是将他称为“中国男篮未来十年的内线答案”。
盛誉之下,压力接踵而至。
“每次训练和比赛,我都感觉有无数眼睛在盯着我,”杨瀚森在接受专访时坦言,“我知道大家对我的期望,我也知道中国篮球现在需要什么,这种压力确实很大,但我不想让中国球迷失望。”
本赛季CBA联赛,杨瀚森代表青岛男篮出战42场比赛,场均贡献15.2分、11.3篮板、3.9助攻和2.4盖帽,数据亮眼,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11月对阵新疆的比赛中,他面对吴冠希和鲁吐布拉的轮番防守,仅得10分7篮板,却出现5次失误;1月迎战浙江,他又在余嘉豪的防守下陷入困境,命中率不足40%。
“每支球队都在研究他,”刘维伟教练分析道,“现在每个对手面对我们,都会针对瀚森制定特别的战术,他需要面对各种包夹、绕前和身体对抗,这对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。”
压力如何转化为动力?杨瀚森的答案很简单——训练。
青岛男篮的训练基地里,保安老张已经习惯了那个最早到来最晚离开的身影。“很多时候我早上六点开门,瀚森已经在门口等着了,有几次我凌晨四点巡楼,发现他一个人在力量房加练。”
杨瀚森的私人训练师李明透露:“赛季期间,我们每周会安排三次额外投篮训练,每次500记中距离投篮,休赛期每天要完成1000次篮下脚步训练和200次三分投射,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,也明白只有苦练才能弥补。”
这种自律并非偶然,杨瀚森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父亲杨林是当地钢厂职工,母亲王霞则在超市工作,从小,父母就教育他“任何事情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到最好”。
“我父母现在还在老家上班,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我的成绩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。”杨瀚森说,“每次回家,我爸还是会像以前一样,早上六点叫我起床跑步,他说不管我成了什么明星,在家还是那个需要自律的孩子。”
中国篮球名宿们对杨瀚森寄予厚望,也不忘给予指导和鼓励。
前国家队主帅王非表示:“杨瀚森的技术特点在国内很少见,他不仅身高优势明显,还有出色的传球视野和篮球智商,但他需要更强硬的身体对抗能力,需要学会如何在被针对的情况下保持效率。”
现役国家队中锋周琦在与青岛队比赛后特意找到杨瀚森,两人在场边交流了近十分钟。“我告诉他,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影响,专注每一天的进步,”周琦后来在采访中透露,“中国内线球员的传承很重要,我经历过他现在面临的一切,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他少走弯路。”
易建联也在退役后首次公开评论球员时提到了杨瀚森:“我看好他的未来,但希望大家给他成长的空间和时间,年轻球员需要经历失败和挫折才能真正成长。”
随着NBA球探频繁出现在CBA看台,杨瀚森的国际前景引发广泛讨论。
ESPN选秀专家迈克·施密茨认为:“杨拥有NBA级别的身高和篮球智商,他的传球能力在同等身高中非常罕见,需要改进的是身体对抗和投篮稳定性,但这些可以通过训练提升。”
对于未来,杨瀚森保持谨慎态度:“我知道大家在讨论NBA,但我现在的全部精力都在CBA和国家队,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,不能好高骛远,如果将来有机会,我会努力争取,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青岛队取得好成绩,为国家队做出贡献。”
中国男篮主帅乔尔杰维奇已经多次征召杨瀚森入队,并在采访中表示:“杨是未来中国男篮的重要组成部分,他需要国际大赛的经验,我相信他能够承担起责任。”
2024年2月25日,青岛主场迎战广东宏远,比赛还剩最后8秒,双方战成101平,青岛队暂停后布置最后一攻,球发到了杨瀚森手中,面对周琦的防守,他虚晃后向底线转身,后仰跳投,篮球划出完美弧线,应声入网,103-101!全场观众陷入疯狂。
那一刻,杨瀚森终于释放了所有情绪,仰天长啸,队友们纷纷冲上来与他拥抱,教练刘维伟在场边激动地挥舞着拳头。
“那个球我练习过成千上万次,”赛后杨瀚森告诉记者,“压力很大,但我相信平时的训练,我不想让教练和队友失望,更不想让所有支持我的球迷失望。”
更衣室里,杨瀚森的手机不断震动,满是祝福信息,他简单浏览后便放下手机,开始冰敷膝盖,墙上贴着青岛队本赛季的目标:季后赛第二轮。
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”杨瀚森说,“我个人数据不重要,球队胜利才是最终目标,中国球迷值得一支更好的国家队,也需要更多优秀的年轻球员涌现,我会继续努力,因为我知道——”
他停顿了一下,眼神坚定:“每一个中国篮球人身上都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,压力再大,也不能让那些深夜守候在电视机前为我们加油的球迷失望。”
夜色已深,杨瀚森背起背包走向停车场,几个小球迷仍在寒风中等待签名,他耐心地满足每个人的要求,并与他们合影留念。
回到宿舍,墙上的日历标记着下一场比赛的日期,以及一行手写的小字:“每天进步一点点,不负所有期待。”
窗外,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,如同中国篮球的未来,等待这位年轻中锋去点亮,压力从未消失,但它已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,推动着杨瀚森和中国篮球一起,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评论列表 (0条)